背上的故乡经典美文
背上的故乡经典美文,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通过一些文章来记录自己的往事,每个人的故乡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是一样的感觉,下面小编分享背上的故乡经典美文,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驻立在这喧嚣繁华城市高楼的顶层,迷离的目光遥望着远方云霞落去的方向,那是我心牵梦绕的地方,哪里有我最亲的人,最深的情,最牵挂的故乡。
独自,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彷徨,踟蹰,生活久了,便也习惯了,却还是会觉得这座城市并不属于你,特别是逢年过节,那种思念更是深入骨髓,总会偷偷的回忆,偷偷的想家,每逢此时我就会蹲在某个角落里,去回想家乡的模样,去感受那些熟悉的尘土,去聆听浅溪流水。
我的故乡在北回归线上的一个偏僻的小村落,那里没有城市喧嚣,没有繁华的车水马龙。它有的只是宁静,蓝蓝的天、清澈的溪水,带着泥土气息的稻香,漫山遍野的山捻子。孤独的老屋,沧桑的泥墙,斑驳的门扉,风雨侵蚀的牌坊,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一幅饱蘸沧桑描摹的景。
推开珍藏在心底的岁月门扉,细细感受收藏的童稚无邪,曾经的刀耕火种,叔公引人入胜的杨家将,妈妈凄美缠绵的牛郎织女,嬉戏溪水斗鱼的少年,遗留在牛背上的牧歌,二婶拿棍子谆谆教儿的心痛声,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定格成永恒的清晰音容。
依偎在这城市的华灯夜幕中,走在繁华拥挤的大街上,千里之外,我依然嗅到故乡浓浓的芳香。柔弱的灯光映照着窗台绚烂的花朵,淡淡的,如一抹忘世的朱砂,点缀着唯美的夜空。夜深人静的时候,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撩开窗帘向外张望,老娘翻身几声叹息,埋怨黑夜怎么如此漫长,或许,只有这一刻才是喧嚣的繁华中唯一的一片宁静。
七月浓夏,让浓郁的乡情,爬满故乡的桶梁,装满家人团聚的幸福与快乐时光,用纤弱的肩膀挑起两只满载思念的木桶,一头向着故乡的方向,一头向着梦想的方向,脚步朝故乡方向向前迈去……
故乡是心栖息的一座围城,是一座走不出去的城,即便人走出去了,而心却永远的关在了城里……
关于故乡的散文诗
躲开纷繁闹杂的城市,回到我温馨的故乡。故乡的夜安怡温和,静静地坐在门前荷塘边,依偎在母亲身旁,看柔柔月色中微风吹拂的荷,听此起彼伏的阵阵蛙鸣,这静谧的夜更是美丽与安然。母亲娓娓地与我的儿子讲我儿时百听不厌的青蛙为何咕呱叫的故事,追思和畅想赶走了心里的烦躁与不安,一腔柔情有了着落,就这么静静地坐至深夜。常常失眠的我这一夜竟睡得如此香甜。
睡意朦胧中,似有天簌之音缭绕耳际,和在一种叫弹弓鸟的“干干吃”声中,如此别致与含蓄。家乡的清晨格外清新,醉人的荷香沁入心肺。透过风情万种、密密亭亭的荷望去,对岸一年轻漂亮的姑娘推着自行车在悠然自得地走走停停,那声音分明是从她处传来,给小村的早晨平添了几分韵致。母亲说她在卖烧饼,这音乐代替了她的喊声,小村的家家户户只要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便知道是卖烧饼的来啦。眉目含羞的姑娘原来是邻家二妮,听说二妮考上名牌大学因家庭困苦而弃学在家,羞于叫喊的她就这样别出心裁地卖起了烧饼。她的出现冷落了那些卖馍卖糖糕的,于是乎,清晨、傍晚,全村上下大街小巷全响起了诱人的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卖烧饼的,“祝你生日快乐”是卖糖糕的,“采蘑菇的小姑娘”是卖放心馍的,热闹极了。如果你认定买馍或什么的,你必须要有乐感才能分辨出卖什么的来啦。
家乡人的别具一格,勾起我儿时一段辛酸的回忆。十岁那年的麦收时节,火热火热的天。在那样炎热贫穷的夏季,谁家的孩子若天天有冰棍吃简直幸福至极,田间劳作、口干舌燥的大人若买根冰棍坐在地头树荫下慢慢享受,那种感觉也便似久旱逢甘露。所谓的冰棍,也不过是用糖精水冻成的。但那份冰凉,是当时农村唯一的冷饮与享受。为了挣个买本钱、为了试试自己的胆量,我和弟弟商量着要去卖冰棍,父亲累乏乏地为我们做了一个小木箱子,母亲拽一把棉花套子缝在一片雨布中,说是放在冰棍上面不易消化。冰棍厂卖三分钱一根,我们在外可卖五分钱。就为了一根冰棍能赚一只铅笔,一向羞涩、不敢出门更不敢大声说话的`我,鼓起勇气与弟弟邀上邻家俩姐妹背上箱子到邻村去卖。
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一张张陌生的面孔,跟在那俩姐妹的身后,一步步转遍了乡村的旮旮旯旯,就是不敢喊一声。那种心底里渴望之声反复钻升到喉咙便再也不敢出来。每次鼓足勇气,就是发不出一声“卖冰棍”的音。这最简单最古老也最平常的叫卖声怎么就这么难呢?那姐妹俩扯着嗓门见人不见人就狂喊,她们的冰棍在逐渐减少,可我们的却一根也没动。紧随其后的我想起大人们说的笑话:有个卖红薯的不敢叫卖,紧跟前面卖红薯的,人喊一声“卖红薯”,他喊一声“我也是”。我想我还不如那个卖红薯的,紧跟俩姐妹的身后也不敢喊一声“我也是”。又想起卖东西不会喊的笑话:有位卖枣的喊“大枣小核,小枣没核”,卖核桃的不加思索紧模仿“大核桃小仁,小核桃没仁”。结果,卖枣的箩筐见了底,卖核桃的一个也没卖出。到头来,还纳闷自己喊得那么声嘶力竭,怎么一个也没卖出?该不会是这村上的人都不爱吃核桃吧?
太阳毒辣辣地在头顶考验着我,蝉儿嘶哑着声音起劲地嘲笑我,磨剪子戗菜刀的老头儿一声高过一声、一声比一声悠长的“磨剪子嘞——戗菜刀——”似乎在向我挑战,又似乎在宣扬着什么,使这原本就火爆的天气更加火爆。脸儿晒得通红、脚底磨起燎泡,一直不敢吱声的弟弟说:“姐,喊吧,反正在外村,谁也不认识咱”。看着弟弟满脸的汗水、干涩的嘴唇,我心痛地想让弟弟先吃根冰棍解解渴,打开箱子,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滩黄水。还喊什么喊!
悻悻地回到家,已过晌午,母亲早已在门口焦灼地企盼。看到我们的神情,母亲没问什么,忙从屋里端出抿拮儿叫我们吃。这顿不常吃的抿拮儿,我不知是怎样和着苦涩的泪水扒拉到肚里的。母亲给的能买到二斤猪肉的一元钱就这样泡汤了。时至今日,我仍在恨自己当时的怯懦,童年的我怎么就胆小如鼠呢?卖烧饼的大姑娘,你那绷紧的嘴唇敢否喊一声“卖烧饼”呢?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