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黑与白散文

黑与白散文

时间:2024-09-09 20:45:29
黑与白散文

黑与白散文

黑与白散文1

黑白,琴键,天壤,梦境与现实,一株孤独之花安静地绽放,那冰封的眼神中,暗藏着深邃目光中的一缕星光。

——题记

那浓厚的黑暗中,那株花陷入了长眠,久久不能将它唤醒。如将它唤醒,我就能同它一同去追随那向前蔓延的夺目光芒,然而彼岸就是天堂,就是生命的转折。我向它狂奔而去,可那束光芒越来越小,一条巨蔓挡住了我,这如噩梦,我将永被囚禁。

慢慢的,黑暗中弥漫着琴声,将我再次带入梦境。

“这是哪里?”眼前一片空白,这里像一个无尽的深渊,虽然眼前一片空白,并且耳边也是钢琴的声音,可仍然很虚无。忽然眼前朦胧出现一个人影,见了她,我如看见一根救命稻草狂奔而去,然而她却只是让我看得见,摸不着。这里实在太不现实了。

“你不是想要过这样的生活吗?”

“不!我宁愿过无边黑暗的生活,也不愿过这虚无的生活。”

是的,即使白在我们看来是纯洁无瑕的,可如果滴一滴墨水上去,也是一种色彩,也有一个故事。即使是黑色,它也是精彩的,虽是黑暗,可是在黑暗中,我们对生活更加满怀着希望和憧憬,我们会怀着梦想,努力往前冲。不论是梦境还是现实,一切事物如果只是单方面的,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生活便没有什么乐趣,更没有什么滋味。

生活有苦有甜,若只想尝到甜味,那是远远不可能的。面对事情也一样,正如黑和白,不同的事情,都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看待和面对,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并体会黑与白这两者之间的真谛!

黑与白散文2

张黎犁,1953年出生于水城县化乐乡,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贵州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贵州六盘水市书法协会主席。见到张老师是在他家,一进门,十几个平方的客厅已然成了他的创作室,除了屋子中间一张铺着宣纸的台桌,周边到处都是堆得高高的带有墨迹的纸张、书籍,杂乱却率性的氤氲着淡淡书香,让人置身其中而浑然忘我。品着主人用热情舒展开的一杯绿茶,袅袅清香中,那些窗外的光怪陆离,耳边的纷扰杂念, 在这个空间里已相隔遥远。静谧与淡然中,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笔筒安静的陈列在角落,像是善解人意的小书童,怀里抱满了粗细各异的毛笔,想它的主人,该是在一种怎样温馨静好的岁月里用它们一笔一划的与那洁白宣纸做着心与灵的交融,进行着思与想的沟通。

于是在这书香飘溢的惬意里,我像个好奇的孩子,听着张老师感慨的翻开他那些在书法路上的苦与乐……

结缘时间与速度的文字艺术

那个时候的自然挥毫应该是张黎犁老师人生中的第一笔吧,没有任何的目的,没有任何的奢望,只是因为那是功课,甚至都不懂得什么叫书法格式和章法。但是就是这半年的私塾学习,竟让他此后的人生都与书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在这被称为时间与速度的文字艺术中坚持着,并保持着一种引无数目光赞叹的优雅的“行走”。

据张老师说,真正接触书法,知道书法,是在1977年,他考取了贵州省民族学院。在这所高等学府里,张黎犁看到了许多书法、绘画艺术展览,这让他有了更广泛的见识,并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开始有意识的'潜心学习书法。他买来笔墨纸每天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临摹自学,这一学就是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也因痴迷书法而留下了一段佳话在六盘水书法界广为流传。那是在1984年,张黎犁老师与新婚妻子朱珠女士在蜜月旅行时,顺着长江经重庆、武汉、杭州等地,一路观赏摩习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墨迹,途经苏州在观看一场书画展后,觅得名师方小峰。为学习书法,在旅行结束之后张黎犁将妻子送上返程的列车自己一人回家,他却倒回苏州古城向方小峰潜心学习。

忌浮才能静心创作

“‘书法’二字最可玩味,刻鹤图龙纯属游戏,信手涂鸦,更是荒谬,必“法”之备于心,应于手,见于纸,方可言书,是为有法。”张黎犁老师,将我带到书案前,向我讲解起书法的一些基本运笔和技巧,他说学书法要遵循的规矩,主要是临摹古代优秀的书法碑帖。书法与所有的艺术都是相通的,就像美术讲究写生,而书法则需临帖。临帖不仅仅是初学书法的不二法门,也是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家的终生日课,像明末清初的王铎,他是“一日临帖,一日应索请”。

至于针对我的提问:“学习书法是否一定从楷书开始?”张老师介绍,那倒未必,关键要看自己的喜好。实际上,中国书法的形成,是由甲骨文、大篆、小篆向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阶段依次演进的。在五大书体中,最先出现的是篆体,然后是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可见,楷书是最后出现的。隶、篆笔法技巧相对简单,易掌控,而楷书的笔法技巧很复杂,难以掌控。我个人觉得,根据个人的性格、喜好来选择应该更好一些。毕竟写字和书法是有很大的区别,写字注重的是“方、光、乌”,而书法多笔法上说要求创新、变化、对比,从技巧上而言笔墨的浓淡、枯实、开合也是有讲究的。法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书法的高度。没有技法,不叫书法。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无不是技法精湛的艺术品,他们的精妙之处,让我们为之倾倒!技法如何得来?无非“临摹”和“勤学苦练”。不临帖而技法高者,吾未见也。临帖也要讲究方法,注意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静心、忌浮。这是张黎犁老师向我摊开他创作时的心态,行草书,是将古老的行书和草书相结合,它具有较强的使用性和形式之美,同时它的体态富有流畅活泼、生动自然的风姿意韵。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再结合自己的思想境界、人生观、世界观、甚至对人间万物的感悟,不做作、不拿捏,在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中,与这些形态各异的笔画进行着一种融合。这样的作品才能赋予灵性、有知有感。

黑与白尺幅之间的挥毫世界

在给我讲解书法的时候,张黎犁老师写了一幅草书“思逐风云”赠与我。简单的方块字在他的笔下是精壮的横竖撇捺,字里行间悬然撑起的一股至纯至真、傲根傲骨的天地正气。严谨刚劲的笔势活脱脱地为观者呈现出胸中的千山万壑,下笔时的沉着坚定、洒脱自如让人无不为书法大家的雅度风范叹为观止。

《宣和书谱》说:“自隶法扫地,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者之间者,行书有焉。”欣赏张老师的行草书作品,让人不觉如“秋林雨后,有一弯新月,自人间洒落的清凉”。若行若止,若行若舞间,以一种自然的契合,无拘无束,自然挥洒。如布帛迎风飞舞,如云絮亦卷亦舒。作品结构茂密而不拘谨,气清而有空灵之致,宽松而不失自然之韵,平实而又有动感之妙。那些力与美的精彩诠释、那些刚与柔的完美契合。黑与白的尺幅之间无不感受到作者用心去挥毫出的一个个世界,仿佛水对山的眷恋,仿若蝶与花的缠绵。让我们如同遭遇电光火石般在茫然和混沌中惊醒。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可以放慢忙碌的脚步,卸下无边的奢望,看淡人世的繁华,像张黎犁老师的作品展现的一样去轻松优雅的“行走”。或许,这样的人生才是一个能张能驰,能收能放真正属于自己把握和导演的人生。不同流俗,不随是非,于横竖之间,撇捺之中,淋漓着生活磅礴的风采,抒写着岁月真情的痕迹。

采访结束时,说到其书法成就和影响,先生淡然一笑:“对于书法,对我的人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工作之余,有一种爱好在这里,可以让自己得到一种寄托。其次,提高了自己的修养。因为学习书法不仅仅是练习书写技巧,还要学习书法理论,学习与艺术相关的各种知识,包括文史哲等等。

书法到最后是要表达一种境界,所呈现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古人云‘文以载道,以书焕彩,书法之道,神采至上,而形质次之’就是这个道理。第三,让我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每天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坐到书房里临读古帖,体会古人,领悟人生的艰难与快乐。学习这是一个漫长且没有终点的过程,因为书法水平最终取决于书家个人的文化功底、知识修养。书法作品就是书家文化知识、个性情感、精神风貌的综合反映。一个书家写字,实际上写的就是个人的文化底蕴、学养积累。书法创作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就像河流一样,河床越厚水平则越高。只有多读书、多积累知识,才能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对艺术的领悟。周而复始,其间一定会有艰难与困苦,一定需要忍受与自信,也一定会收获挫折与喜悦。对于我来说,几十年来,就是这样平平淡淡地经历着,谈不上成就,也谈不上失败,只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忙碌着、收获着、快乐着”。

黑与白散文3

我不知道自己是污水中的鱼,还是生活在纯洁的水里,却被蒙蔽了双眼,亦或者,困生在一个污浊的水里而且自我蒙蔽了双眼沉淀的鱼,终归不知,是水中鱼,还是鱼中水,所以迷惘,所以彷徨,在这个世界。

青春,一个奇妙的时期,快乐中伴随着痛苦,本该放纵的年龄里却有许多不该存在的情感与思绪。

当自己迷醉于爱情的甜蜜之时,却不曾想,自己还是个孩子,一个未经世俗的孩子,怎能给别人一个天涯海角的承诺,只是为一时的甜蜜,还是一时兴起,或许我们根本没有考虑过,情窦初开的日子里我们被我们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脑,许下了那完成不了的海誓山盟。

就在这时,梦破碎了……

天黑了,一切的幻想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是那点点滴滴的回忆,和那残破不堪的记忆,这时候我们开始反思起来。自己所做的错了吗?不对,是这个世界太无情。这时,天更加黑了,迷茫,无助,痛苦,糜烂,所有一切一切的思绪渐渐进入了自己的脑海。

我们开始从新看待这个世界了,我们给它的定义换了,它不在美好,它在我们眼里变的黑暗与模糊起来,它变的阴冷起来,它变的无情起来。温暖的阳光,它也给不了我们丝丝温暖,这时候我们的情绪开始转变,变的冷起来,不在相信情感,一切都是假的……

爱情毁了自己开朗的一面,一切都变的沉重起来,现在自己只愿走孤独的旅途。下一秒的瞬间,我们感觉自己成熟了,我们知道爱情以不在是海誓山盟,而是陪伴,一切的一切开始淡忘,这时,我们学会了转身,我们看见的是兄弟们关怀的眼神,是父母担心的泪水,这是我们才明白了。曾经,现在,未来,我们看懂了这世界的门户,爱我们的人一直在身后呢!

青春,不管走过多少,路过多少,是黑是白,是痛苦是快乐,但爱一直陪伴,别让自己做污水里的鱼,也不要自我蒙蔽双眼,绽开心扉,用心灵的眼睛去开待世间万物的美与好。

《黑与白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